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觉得,如今的孩子自制力差、自信心不足、做事不认真、进取心不强、好攀比、虚荣心强……一连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,为什么会这样?在王老师看来,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不成熟造成的。那么,为什么你的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呢?以下六个教育误区难辞其咎!
一、从小娇生惯养
从孩子一出生起,年轻的爸爸妈妈便把自己的“心头肉”宠得像个小皇帝:既怕凉着又怕热着,既怕撑着又怕饿着;只要孩子高兴,那是要什么给什么,说什么是什么。再加上爷爷奶奶、姥爷姥姥的推波助澜,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,就会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,还容易产生嫌贫爱富、讲究吃穿、好逸恶劳的畸形心理。
二、相关教育起步晚
有的家长认为,孩子太小,根本不懂事,等大一些再说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这种做法更是错误的。心智是培养、磨练出来的,而不是靠时间等出来的。孩子记事了,家长就要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、磨练历程。而有的家长却不是这样,他们每天教孩子识字、背英语单词、弹中外名曲,把孩子压得喘不上气来。而我们的学校,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也比较欠缺。

三、遇事父母包办
孩子小的时候,家长确实需要在各方面呵护他们。可有的家长,孩子都大了,他们还大包大揽。而孩子则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,一点儿小事也要依赖父母。媒体上曾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,最能说明问题:中国小学生举办夏令营时,前面走的是空手的孩子,后面跟着背锅碗瓢盆的长辈们。而我们的邻国日本,同样是夏令营,人家的小学生则是自己背着生活用具,自己做饭吃。这是多大的差距啊!
四、家长影响
有的家长,本身心智就不成熟,如自制力差、自信心不足、办事不认真、进取心不强、好攀比、虚荣心强等等。他们在家里的一言一行,孩子都会看在眼里,模仿在行动中。
五、缺乏挫折训练
孩子遇到挫折时,我们的家长不是鼓励孩子战胜困难,而是先替孩子抱辛苦,然后帮孩子找失败的借口,最后的结果是告诉孩子放弃。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时,大多数父母不是教育、开导自己的孩子,而是情绪冲动地找对方理论,替自己的孩子出气。大家想想,父母的做法很容易在孩子性格形成中留下阴影。
六、学校顾此失彼
如今的学校,考核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学习成绩,而忽视对学生心智的磨练。我们在儿童心理教育、挫折训练、特别是儿童心智磨练上,存在许多不足、甚至是误区。学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,让学生参加劳动、军训等,每每遇到这种情况,有的家长便害怕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,想尽各种方法帮孩子请假。
上述问题不加以重视并改进,孩子的心智就受不到好的磨练,在其日后成长的过程中,极易引起思想、行为、习惯和性格上的偏差,最终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。
对此,你怎么看?欢迎留言评论!
作者:王树振
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赶紧关注我吧!